這部作品是以道家的思想為中心,由其字句皆能感受出作者豁達的心態,但同時對人生景色不斷地消逝與變換,卻又有著不捨的情感、矛盾的感受。

  許多古代詩人在詩中時常表現其欲安頓自身的想法,然而,那是在身陷萬般無奈和深深窘境時才顯示出的。另一種生命氣質在那些詩人筆下可見一般,但那樣的坦然瀟灑在於其諾大志向與現實世態碰撞衝突後,心灰一嘆,且了解到命不可強:既然自己的志向與世俗之人相違相背,那麼就安頓自身吧!莊子云:"知其不可奈何,而安之若命。"

  所以說,道家的逍遙豁然真的是逍遙豁然?常人只知道其主持的觀點,想其定然是那般快活自在。但並非如此,在齊物逍遙之外,還隱藏了甚麼?是無境的無奈和失意,才有的淡然。因此,又見生活中的悲歡離愁,自然就有了更深一層的感受和想法。

  而作者想然也是如此,以其不同於人的視角看終身與石為伍的篆刻大師、一身技藝無人傳承的木匠、命運捉弄下於鄉野自吟詩的伯公、受困殘缺身軀中的修鐵匠、小小三合院前的老人...這些老去的人和記憶,作者以豁達的口吻,化斷腸事於<相忘於江湖中>的頁頁白紙上、墨水裡。

arrow
arrow

    C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