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光臨在下的分享站與小編交流,喜歡我的文章也歡迎分享喔;)
有甚麼想法或意見都可在底下留言, 小編知道自己得多練練筆,寫的不對味的話請手下留情><

目前分類:心得分享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(其實這是我的週記喇,文選的心得)(後附圖)

    助人就是在助己?那麼那是助人呢?還是助己呢?

    以文章中農夫的例子說,確實他將種子給了鄰人,鄰人的地自然收成好,而風把那上好的玉米花的花粉帶來農夫的田,他便得到了優良的玉米。綜觀兩人的結果來說,確實都得了善果,也是幫了人,同時幫了自己,可是那農夫起先的想法,究竟是利己或利人?

    幫助他人自然是極好的事,然而拉上 "利己"二字,似乎便將扭曲了原本簡單的"助人",也許我說是"扭曲",有些顯得強硬嚴重了?但至少它確實失去了一開始美好單純的本意了。

   人事物之間,以各種不同的關係彼此交錯重疊,確實複雜,而感情、利益又似乎現實地是其中最主要的牽絆?就如同農夫。確實無法輕易或真正地解開這一重重糾葛,確實很難獨善其身,除非脫離塵網?像是在母胎裡便註下的命似地,那血液的一脈相承,便像一個個無法擺脫的:"結果",而名字和相片被刻劃在戶口名簿上時,更是定讞了。

    然而固然這些牽絆是解不開的,卻也只是套住了自己的身體,不是自己的心啊。而那快樂安寧又豈非要從人身上得來,我可以寓情於山水,或者身旁的任何一物都能令我的心有所震動。在早出上課工作或夜歸的人潮裡,許多匆忙的步伐中,有時我會望一望天空,有時晴空萬里,有時烏雲密布,有時碎花漫佈於間,有時只是一片的藍,沒有太多的修辭,而淺藍、湛藍,或者攪和了西方邊際的淡淡餘光,那又是另一種姿態,另一種觸動。

    固然有的人的快樂安寧在於別人的快樂、笑容,如那歐陽修樂人之樂。然而能夠"後天下之樂而樂",甚至是讓周圍的人都快樂安寧,卻實是有難度的,而若要待所有人都安好了才能快樂,那是能夠完全無私奉獻自己者,如墨家子弟一般才做得到?於我這等小輩,那時無法的,只能嘆息輕笑。不過此種為(ㄨㄟˋ)人,似乎又和農夫的不能一視。

P_20151017_104155.jpg

 


文章標籤

C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  這部作品是以道家的思想為中心,由其字句皆能感受出作者豁達的心態,但同時對人生景色不斷地消逝與變換,卻又有著不捨的情感、矛盾的感受。

  許多古代詩人在詩中時常表現其欲安頓自身的想法,然而,那是在身陷萬般無奈和深深窘境時才顯示出的。另一種生命氣質在那些詩人筆下可見一般,但那樣的坦然瀟灑在於其諾大志向與現實世態碰撞衝突後,心灰一嘆,且了解到命不可強:既然自己的志向與世俗之人相違相背,那麼就安頓自身吧!莊子云:"知其不可奈何,而安之若命。"

  所以說,道家的逍遙豁然真的是逍遙豁然?常人只知道其主持的觀點,想其定然是那般快活自在。但並非如此,在齊物逍遙之外,還隱藏了甚麼?是無境的無奈和失意,才有的淡然。因此,又見生活中的悲歡離愁,自然就有了更深一層的感受和想法。

  而作者想然也是如此,以其不同於人的視角看終身與石為伍的篆刻大師、一身技藝無人傳承的木匠、命運捉弄下於鄉野自吟詩的伯公、受困殘缺身軀中的修鐵匠、小小三合院前的老人...這些老去的人和記憶,作者以豁達的口吻,化斷腸事於<相忘於江湖中>的頁頁白紙上、墨水裡。


文章標籤

C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